焦炭转鼓检测在降低钢铁冶炼能耗中的间接作用
浏览次数:16发布日期:2025-08-20
在钢铁冶炼中,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的核心燃料与还原剂,其质量直接影响冶炼效率与能耗水平。焦炭转鼓检测通过评估焦炭抗碎强度(M40)、耐磨强度(M10)等关键指标,为筛选优质焦炭提供依据,进而从优化高炉操作、减少物料损耗等维度间接降低冶炼能耗,成为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支撑。
焦炭转鼓检测筛选优质焦炭,为高炉稳定顺行奠定基础。该检测通过模拟焦炭在高炉内的碰撞、摩擦工况,以M40(>40mm焦炭占比)衡量抗碎性,M10(<10mm焦炭占比)衡量耐磨性——M40越高、M10越低,焦炭质量越优。优质焦炭在高炉内不易破碎,能维持稳定的料柱透气性:当M40提升1%、M10降低0.5%时,高炉煤气阻力下降5%~8%,鼓风动能利用率提升,无需额外增加鼓风能耗即可保证煤气与炉料充分接触,减少因透气性差导致的“悬料”“坐料”等故障(此类故障单次处理需额外消耗200~300kW・h电能)。数据显示,采用转鼓检测筛选的优质焦炭(M40≥85%、M10≤7%),可使高炉冶炼周期缩短3%~5%,间接降低单位生铁能耗8~12kg标准煤。
减少焦炭损耗与返矿量,降低物料循环能耗。劣质焦炭在转鼓检测中表现为M40低、M10高,进入高炉后易破碎成粉末,一方面随煤气上升形成“焦炭粉末循环”,增加除尘系统负荷(需额外消耗电能分离粉末);另一方面粉末混入炉渣或铁矿石中,导致返矿量增加(返矿需重新破碎、筛分后回炉,每吨返矿处理能耗约30kW・h)。通过焦炭转鼓检测提前剔除劣质焦炭,可将高炉内焦炭粉末生成量从10%降至5%以下,返矿量减少8%~10%,每年可为中型钢铁企业(年产1000万吨生铁)节省返矿处理能耗约240万kW・h,同时减少焦炭补加量(劣质焦炭需多补加5%~8%以维持反应效率),降低焦炭制备环节的能源消耗(每吨焦炭制备需消耗1.2~1.5吨标准煤)。
优化焦炭与铁矿石配比,提升反应效率。焦炭转鼓检测数据可指导高炉调整焦比(焦炭与铁矿石质量比):优质焦炭(高M40、低M10)的反应性更稳定,能在较低焦比下满足还原需求。例如,当焦炭M40从80%提升至85%时,焦比可从500kg/t生铁降至480kg/t,每吨生铁减少20kg焦炭消耗,对应降低能耗16~20kg标准煤(每吨焦炭燃烧放热约29.3MJ/kg)。同时,稳定的焦炭质量使高炉内温度场分布均匀,铁矿石还原速率提升,无需通过提高热风温度(热风温度每升高100℃需额外消耗15~20kg标准煤/吨生铁)弥补反应效率不足,进一步降低综合能耗。
此外,长期跟踪焦炭转鼓检测数据,可推动焦化厂优化配煤工艺(如调整主焦煤、肥煤比例),从源头提升焦炭质量,形成“检测-优化-降耗”的闭环。综上,焦炭转鼓检测虽不直接参与能耗控制,但其通过保障焦炭质量、优化高炉工况、减少物料损耗,成为钢铁冶炼间接降耗的关键环节,对实现钢铁行业“双碳”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。